一日三餐,要吃什麼,真的是人生大哉問。
一個人還好解決,但當兩個人在一起,往往要顧及對方的想法和喜好,吃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可能引爆一場衝突。
前幾天,我向男友提議吃牛排,並想好要去住家附近的牛排館,殊不知男友卻往另一家前進,沒有心理準備的我跟男友起了口角。
總算在牛排館坐定,然而當我拿著餐具和濃湯返回座位時,男友一句「我不吃,湯你自己喝」,再度引爆衝突。
「你不吃幹嘛不早說,都已經點餐了」我看著眼前已經裝好的兩碗湯,原本要吃飯的心情都沒了,心想著男友應該是想要去吃的那家沒吃到才會這樣說。
沒想到男友的下句話立馬打破我的想法,「我本來就沒有要吃,就算去另一家,我也想說你自己吃,我可以順便去附近走走」。
男友原本就喜歡吃牛排,有時興致一來,一禮拜就跑牛排館好幾次,所以聽到男友的回應著實讓我感到意外,「那你一開始就不想吃牛排幹嘛不說,也可以吃別的呀,我又不是不能討論」。
「你不是想要吃嗎?你從昨天就一直在講,如果我說我不吃,你應該也就不吃了吧,牛排來了,你慢慢吃,我去外面等你」男友說完便起身到餐廳外,留下我滿滿情緒對著剛上桌的牛排,想想都付了錢,還是默默吃了起來。
剩下我一人,心情逐漸冷靜,開始思考到底怎麼了?
|自以為貼心配合卻委屈了自己
想起過往決定吃飯的過程,考量男友較挑剔,所以我總是讓男友先決定,或是配合男友的喜好,偏偏男友的喜好又總在我不是很喜歡但可接受的範圍內,無形中累積了許多不滿足的感受,並在衝突中一次爆發。
男友意識到我的習慣,為了讓我能夠吃到我想要吃的東西,而刻意未提他不想要吃的想法,此時想來倒成了一種貼心。
這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對於理想感情的期待:“期待理想感情中情侶能互相陪伴,總是一起吃飯,一起外出”。
每次無法總是一起時,便會勾起我的孤單感或是無法陪伴另外一方的愧疚感等種種負向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甚至開始懷疑起這個人真的適合我嗎?
但實際上“總是一起”真的有這麼重要嗎?意識到自己的期待之後,我也嘗試了幾次各買各想要吃的食物,或是假日時我自己外出看我喜歡的電影,男友則在家打電動,將自己的需求擺在優先位置。
發現雖少了總是一起,但也少了委屈感,多了滿足感,多了包容彼此的空間,感情反倒升溫了。
那你呢?讓我們一起透過以下的愛情練習題來自我檢視一下,或許會有新的收穫唷
◉步驟一 找出你對理想感情的期待
請列出你期待中的理想感情應該要有的樣貌?你希望理想的另一半可以做到哪些事情?
◉步驟二 檢視自己被期待影響程度
請一一檢視你列出的項目,是正在帶領你的感情走向更好的方向?還是正在一步步殺死你的感情?
◉步驟三 調整及修正
針對造成負向影響的項目,問自己:
「我真的需要這個期待嗎?」
「有可以改變或是調整的空間嗎?」
若想透過諮詢來找出自己對愛情的期待,也歡迎預約愛情卡牌一對一諮詢唷,詳情請見置頂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