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一起就希望能常一起,當不能一起時,極力想促成一起行動的自己,卻把雙方都弄的不太愉快,其實,沒有行動一定要一起,心才能更在一起!!”
我和男友屬於完全不同類型的兩個人,我重視作息及用餐時間正常,喜歡在休假時間外出走走,參加各種學習講座,看場電影或是看個音樂劇,總想讓假日有充實感;
但反觀男友,假日對他最舒服的行程就是跟隨自己身體的感受,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一下,即便半夜不想睡就不會睡,在家打電動和看影片就是最放鬆的行程,即便有外出也是去外帶餐食便回家吃,常常打一整天電動。
交往之初,說實在真的是很辛苦,因為我期待的感情是能夠情侶一同外出吃飯,常常我為了達成自己的期待而選擇延後我的吃飯時間或是特意留下假日時間給男友,
一段時間後,我對於配合男友而不斷在休假日耍廢感到無法接受,我們兩個也因此吵了好幾次架,男友開始慢慢調整,增加帶我外出的時間,但仍舊熱愛電動。
看似改善卻無法達到我的理想,心中總覺得一直有種壓抑和鬱悶感,尤其年底一堆假日接踵而來,更加明顯。
想起好友與她老公,也是興趣很不同,她卻能自在的安排自己的行程,對於老公的無法同行一點都不在意。
突然發現,問題其實是自己造成的,在一起從不代表都要一起行動,本來雙方需求和期待就很不同,能保有自己的期待卻又能放下無法達成時的難過和苦悶,才能給自己自由也讓對方自在,雙方反而心的距離更拉近了。
別忘了,根據美國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研究,婚姻生活中永久性問題的比率是69%,想要幸福,是找出面對和與這些永久性問題共處的方式,而非不斷嘗試改變。
我們在一起,但我仍是我,你仍是你。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