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疫情爆發前,合作許久的單位舉辦了一場講座,主題是針對家長面對孩子手機成癮可以怎麼處理,剛好碰上休假日,我便安排前往聽講。
其中有個情境是讓與會的家長做角色扮演,兩人一組,演出的劇情是「手機是家長的,與孩子約定的使用手機時間已經到了,可是孩子卻不肯放下手機」,身為家長如何運用講師提供的溝通方式來取回手機。
現場瞬間開啟攻防大戰,孩子說「我平常要上課晚上還要補習,難得休假,就想要放鬆一下」;「我跟同學正在連線,現在沒有辦法結束啦」;「我作業都寫完了,再玩一下」。
當角色扮演結束,只有兩位家長拿回了手機,其他家長都敗下陣來。
後來討論時,有個家長分享自己的心得,她說「我覺得孩子說的也滿有道理的呀,功課確實也寫完了,也是放假日,孩子也需要放鬆,這樣還有需要限制孩子嗎?」。
講師回問家長以下兩個問題:「那放鬆一定要玩手機嗎?」,「如果孩子放下手機,家長有辦法跟孩子坐下來好好的聊天,或是做其他事情嗎?」
講師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是需要與周邊創造連結,使用手機就是其中一個方式,如果有其他更強的連結,那孩子也就不一定要使用手機了。
所以,我當下覺得這真的是大家應該思考的問題,我期待孩子不要用手機,我期待另外一半不要用手機,可是當手機真的放下的那一刻,我們卻又不知道如何和對方有品質的相處。
講師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方式:積極的傾聽。
給身旁的人三分鐘的時間(如果覺得三分鐘太長,可以從一分鐘,甚至幾句話開始練習起),不要回話也先不要批判,用好奇的方式,認真的聽對方想要說的話,並在聽完後重述對方的內容。
你會發現原來就這樣簡單的動作就能增進雙方的關係和感情唷,所以每天三分鐘累積正向關係,從今天開始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工師走跳日誌 的頭像
    社工師走跳日誌

    社工師走跳日誌

    社工師走跳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